• 禮品
    • 繪畫
    • 茶葉
    • 紙藝
  • 資訊
    • 文藝
    • 活動
    • 展覽
  • 生活
    • 居港故事
    • 旅遊
    • 飲食
  • 文化
    • 文學
    • 小說
    • 散文
    • 詩歌
    • 評論
  • 禮品
  • 資訊
  • 生活
  • 文化
  • 禮品
    • 繪畫
    • 茶葉
    • 紙藝
  • 資訊
    • 文藝
    • 活動
    • 展覽
  • 生活
    • 居港故事
    • 旅遊
    • 飲食
  • 文化
    • 文學
    • 小說
    • 散文
    • 詩歌
    • 評論

路雅﹔《新世界交響曲》

路雅﹔《新世界交響曲》 路雅﹔《新世界交響曲》

資訊 > 文藝

  • /upload/article/thumb/168532442738083.jpg

    香港詩人簡介:路雅

    香港文壇不乏優秀作家及詩人,是此介紹於文壇結交識廣、文采非凡但行事低調的作家——路雅,希望借此機會給各方認識、明白於香港為香港文學界默默耕耘,致力推廣藝文界人士。
    作者:紙情編輯部 資訊 | #文藝 282
  • /upload/article/thumb/166746390745700.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746390768966.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746390763316.jpg

    躍動的灰 — 十二月份山水畫系列觀後

    「意」是作為山水畫最高的境界,可謂每位中國山水畫家窮其一生所追求。畫家黃孝逵的畫作不乏「意」,每幅作品都能有所意蘊。在此,讀者不妨細閱香港作家秀實評論黃孝逵的畫作,感受畫家之「意」。
    作者:秀實 資訊 | #文藝 744
  • /upload/article/thumb/166746405054195.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746405081526.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746405013688.jpg

    共憐潔白本天姿,縱在泥塵性不卑的林湖奎

    貴為「嶺南畫派」第三代傑出的代表人物,林湖奎老師所繪畫的山水畫清新脫俗,同時亦兼具個人風格。當以動物等作為畫作題材,更活用不同畫紙特質與繪畫動物以作結合,使畫作活靈活現。當中細味處經由筆者譚福基老師在此文深入淺出,使讀者能明暸當中獨特之處。
    作者:譚福基 資訊 | #文藝 780
  • /upload/article/thumb/166744495174670.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746298466003.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746298486853.jpg

    靜謐中見琉璃

    傳統中國山水畫多以黑色以及留白繪畫山水之景以及人。畫家陳鏡田卻大膽地揉合西方分割概念與中國山水畫作結合,亦加入了佛教琉璃之元素,使其畫作極具個人風格,使人回味無窮。運用琉璃裝飾山與石上,形成一種仿似捉不緊,若即若離的感覺,亦為觀者帶來萬物皆靜謐之意。
    作者:歐陽瑞萍 資訊 | #文藝 578
  • /upload/article/thumb/166746415394871.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746415331876.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746415368696.jpg

    林皮與畫布談戀愛

    物件一旦殘舊,往往第一個念頭是將其掉棄。正如城市發展一樣,即是部分古舊建築有著重要價值或歷史意義,但都隨著城市發展而需要清拆。香港著名藝術家林皮作畫工具大多都以舊傢俱作為畫布進行繪畫。筆下代表人物女飛賊「蘇飛」穿梭於不同舊物,從中發掘一些埋藏己久的寶藏,藉此表達出舊物仍然有巨大價值,希望使人學懂愛惜。在此,希望讀者閱讀此文章後,不妨思考仍有的舊物其價值何在,應否保留下來作為教育
    作者:陳子恩 資訊 | #文藝 869
  • /upload/article/thumb/166736178354624.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746433468955.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746433430966.jpg

    當方塊遇上蟹行─我看蛙王的「三文治字體」

    敦孟浩作為香港藝術界的瑰寶,其藝術作品之佳相信有目共睹。別號為「蛙王」的他,作品不乏有青蛙的蹤影,青蛙的形象以及其符號對敦老師來說有重大意義。紙情編輯部特以邀請香港著名作家羈魂專訪敦孟浩老師,並深入淺出地介紹敦老師創立的「三文治字體」。在此望各讀者能夠認識敦孟浩老師的藝術觀以及其作品,感受當中之意。
    作者:羈魂 資訊 | #文藝 1070
  • /upload/article/thumb/166729484590090.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729484511819.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729484544917.jpg

    陽光下飛揚的音塵

    詩人路雅早於2003年於傷殘青年協會策展第一個詩畫展「活」中,與楊家首次合作並成為友人至今。楊家先生對藝術、音樂等有不少涉獵。當中更為尺八演奏家。當八尺與詩互相交織,又會形成其麼樣的藝術品呢﹖
    作者:路雅 資訊 | #文藝 758
  • /upload/article/thumb/166729487376545.jpg

    Lucky dreamer — 追逐夢兒的幸運兒

    孩童間,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兒童文學或繪本,當中極富童心及簡潔文字有否想過如何誕生呢﹖紙情輯編部榮幸為香港著作兒童繪本作家Adeline Ko,高佩聰進行專訪,為各讀者可以更為認識到兒童插畫,以及繪本家的故事,為有興趣成為兒童刊物或兒童繪晝家作一個簡單分享。
    作者:Cola 資訊 | #文藝 723
  • /upload/article/thumb/166729534855070.jpg

    觀音廟和三國演義

    若果經過大埔或馬鞍山一帶,都會發現一尊異常巨大的觀音像聳立而山的一旁,不禁使人疑惑或嘆為觀止,讚嘆其精湛建築。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你有否親自進入此神秘境地,探索一番呢﹖張惠傳來一篇文章,講述她到訪慈山寺的所見所閒,為大眾打開巨大觀音像以及慈山寺的神秘面紗。
    作者:張惠 資訊 | #文藝 573
  • /upload/article/thumb/166745154815319.jpg

    作家們的貓故事 Why cat?

    貓作為寵物,一向深入民心。其可愛獨特之處,更發展成不少「貓派」與「狗派」之爭。迪迪傳來一文,介紹了人類何時以及為何飼養家貓。並且貓經常出現於歷史與文學當中,可謂貓的出現,確實豐富了人文色彩。
    作者:迪迪 資訊 | #文藝 1059
  • /upload/article/thumb/166720051550336.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720051546582.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720051596329.jpg

    杜甫型的社會意識平面設計師── 名設計師余奉祖側寫

    余奉祖作為香港知名的設計師,大多作品除了達到商業效果外,亦能打動人心,久久未能平復。溫明有幸向余奉祖進行專訪並撰文介紹余奉祖作品獨特之處以及他如何透過作品表達出對普世價值的執著。
    作者:溫明 資訊 | #文藝 807
  • /upload/article/thumb/166720060620228.jpg

    漫話香港的粵劇、話劇、音樂劇觀眾 ── 淺談欣賞藝術的教育

    香港藝術人才不乏,但受眾卻不多,懂得欣賞者更為零星。黃錦滿傳來一則有關香港欣賞藝術的教育,淺談了為何香港經歷了三代不同類型的藝術表演,但受眾依然缺少主要原因可謂政府投放資源以及支持力度如同虛設等。不妨閱讀此文,了解如何向下一代培養藝術意識,提高對藝術的品味。
    作者:黃錦滿 資訊 | #文藝 644
  • /upload/article/thumb/166693255176317.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693255169200.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693255120723.jpg

    「似花還似非花」—余世堅專訪

    香港著名抽象派畫家余世堅先生已於2022年與世長辭,紙情編輯部有幸於余老師在生時為他進行專訪。訪問余老師有關「非花」一詞之意,余老師仍分享為何視繪畫作終身事業,當中哲理實屬寶貴。希望讀者閱讀此文後, 感受到余老師作畫時的觀點,體驗畫作之意。
    作者:呂筱華 資訊 | #文藝 1013
  • /upload/article/thumb/166685277652045.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685277618147.jpg

    給紙賦予生命 —— 李云俠專訪

    中國傳統技藝 —— 剪紙經由一雙巧手,就能製作出變化無窮的成品。材料簡單,入手容易,因此由古時流傳至今。因此,特以拜訪中國著名剪紙藝術家李云俠老師,讓讀者能夠了解更多剪紙樂趣。
    作者:呂筱華 資訊 | #文藝 792
  • /upload/article/thumb/166684236792319.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684236861776.jpg

    紙的出生

    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需要用到紙張,使用時有否好奇紙張是如何誕生呢﹖不妨了解造紙過程,並且購買紙張使用同時,選購有FSC 認證紙張,為環保及森林的可持續發展出一分綿力吧!
    作者:紙情編輯部 資訊 | #文藝 666
  • /upload/article/thumb/166683581454161.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683581414116.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683581464879.jpg

    香港舊書成古董

    香港不乏愛書之人,但愛書並不等於識書,甚或知曉舊書的價值。舊時的精裝書隨著時代變遷、擁有人掉棄,其數量可謂寥寥無幾。若希望尋得舊書,就須到二手書店碰碰運氣,或到舊書拍賣會競投。許定銘早於2011年 已經傳來一篇關於討論香港舊書,以及舊書之所以價格高昂的原因。編者誠邀讀者細讀此文,了解舊書價值何在。
    作者:許定銘 資訊 | #文藝 768
  • /upload/article/thumb/166659606341005.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659606321436.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659606343978.jpg

    貓與書的樂園 —— 訪北角森記圖書

    文學風潮香港雖還未成為主要潮流,但愛書之人不乏存在。除了到大型連鎖書店買書外,不少人選擇到獨立書店購書,總覺得獨立書店人情味較濃,非大型連鎖書能媲美。位於北角的森記圖書因為店內有飼養貓的緣故,吸引不少市民到訪,買書為主,玩貓為輔。趙浩柏傳來一篇介紹森記圖書的專訪文章,介紹森記圖書使他著迷地方。若從未到訪森記圖書或其他獨立書店的讀者,不妨以此為契機,支持獨立書店,感受店主愛書的熱
    作者:趙浩柏 資訊 | #文藝 1252
  • /upload/article/thumb/166658348061341.jpg

    天青色等煙雨——水禾田專訪﹕人物後記

    看過水禾田先生的創作歷程及作品介紹,領會到藝術的天賦固然要,但對藝術能夠保持著數十年的熱忱著實是不容易。水禾田先生特別為紙情的創刊號送贈了其墨寶,帶給編輯們既感動又意外的驚喜。趁此機會,與偶像偷偷師,學習學習。以Q&A形式,希望讀者能理解水禾田老師的創作歷程
    作者:何潔儀 資訊 | #文藝 762
  • /upload/article/thumb/166658164047710.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658164085241.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658164014209.jpg

    天青色等煙雨——水禾田專訪

    水禾田攝影作品享負盛名,然而水先生繪畫之畫作亦不容忽視。其畫作融會了中國山水畫之技法,又以西方印象派方式表達,畫作極富個人特色。不妨細閱水先生之畫作,或許更能感受更多他的藝術觀。
    作者:施維 資訊 | #文藝 842
  • /upload/article/thumb/166537223723669.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537223819623.jpg

    甦醒詮釋之眼: 廖學聰《恩典之洋》

    廖學聰作畫,其技巧固之然優美上佳,當中蘊含之義亦不容忽視。秦量扉以廖老師於2022年繪畫的兩幅畫作﹕《恩典之洋》及《星空下交響曲》作為賞析,細味廖老師對生命與科學間的聯動,其所伸廷出宗教的感悟。帶領讀者認識畫作之餘,一同感受其情感。
    作者:秦量扉 資訊 | #文藝 980
  • /upload/article/thumb/166677455679354.jpg
    /upload/article/thumb/166677455677526.jpg

    摺紙的藝術——訪談@趣.角落摺紙origami

    摺紙,或許香港大眾對此並未有太深入了解。但仍有熱心人士致力推廣摺紙文化。因此,特以邀訪@趣.角落摺紙origami頻道創作者 —— Ivan作是此訪問,希望加深市民對摺紙理解。一同與家人朋友享受摺紙的樂趣。
    作者:林懿秋 資訊 | #文藝 1408

作者

  • 蕭蕭
  • 鼻鼻狗@bae.bae.dog
  • Coleridge 柯勵治
  • 余城旭
  • 馮嘉晴
  • 王駿業
  • 馮慧安、顧嘉鏗
  • 路雅
  • 紫凌兒
  • 秦量扉
  • 秀實
  • 李沛廉
  • 林懿秋
  • 顧風
  • 夕下
  • 陳美杰
  • 成衣人
  • 施維
  • Kit Ho
  • 黎漢傑

熱門標簽

  • 文學
  • 新書推介
  • 賞析
  • 人物後記
  • 專訪
  • 2022
  • 畫作
  • 商品
  • 中國
  • 本土文化
  • 電影
  • 流行曲
  • 作家
  • 詩人
  • 旅遊
  • 評論
  • 香港
  • 台灣
  • 2023

熱門文章

  • 多情自古傷離別: 析林夕〈秋分〉的意象鋪排

    2022年09月19日 15:14
    作者 余城旭 1624
    /upload/article/166685631079685.jpg
    林夕貴為「香港三大詞人」之一,其作品細膩,往往悉數佛理使人回味。筆者余城旭將收錄於麥浚龍《無念》專輯中第二曲目的〈秋分〉,如何承上曲《驚蟄》所討論驚動四起的慾望,用〈秋分〉所描繪的意象,剖析詞人如何放下執念。
    閱讀更多
  • 從電影到麻雀: 活在香港的法國人 Vincent SALY Léo Jean

    2022年09月19日 14:59
    作者 馮慧安、顧嘉鏗 1604
    /upload/article/166669281414889.jpg
    /upload/article/166669281465347.jpg
    /upload/article/166669281412234.jpg
    香港文化,一向深得外國人喜愛,其熱衷程度過之而無不及。皆因香港文化乃中國和西方特色混合體上至二十世紀電影文化、建築特色,下至粵語或「麻雀」等地道文化,其神秘面紗極為吸引。不少外國人士不惜遠道探訪,為求親身體驗。文章受訪者 — Vincent正正深受香港文化,而決定留居。自己所見所聞,望其獨特文化香港人能藉此保留,與城市發展間一併共存。
    閱讀更多
  • 新書推介︰《傳統的回首與現代之共鳴︰沙白新詩論述》

    2023年02月28日 16:54
    作者 紙情編輯部 1482
    /upload/article/167757445433662.jpg
    香港詩人兼評論學者余境熹教授近日出版最新書作︰《傳統的回首與現代之共鳴︰沙白新詩論述》。本書以臺灣詩人沙白著作《河品》及《沙白對文集》為研析骨幹,偶涉《太陽的流聲》及若干童詩,冀呈現沙白的藝術天地。
    閱讀更多
  • 對比: 陳卓賢的〈背伴〉

    2022年09月14日 11:30
    作者 Coleridge 柯勵治 1325
    /upload/article/166669283971224.jpg
    近年來,Mirror男子組合風靡全港,影視藝皆可見各成員蹤影。陳卓賢(Ian)於2020年發佈歌曲〈背伴〉可謂唱出了現代愛情觀常見的背叛。柯勵治以文學常見手法 — 對比作切入點,剖析「我」、「你」間能否繼續在真相底下終老。
    閱讀更多
  • 2023年第一屆香港沙白文學獎新詩創作比賽

    2023年04月11日 14:29
    作者 紙情編輯部 1250
    /upload/article/168239942420465.jpg
    《刻意》藝文誌獲得臺灣詩人沙白贊助,舉辦2023年第一屆香港沙白文學獎新詩創作比賽,希望借此倡道香港寫作風氣及發掘文壇創作新人。如卻了解比賽細節,可參見內文比賽細則。
    閱讀更多

Copyright © 2022 Paperhouse Creation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