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紙的藝術——訪談@趣.角落摺紙origami

2022年10月05日 16:03 作者 林懿秋 1409

資訊 | #文藝

摺紙(Origami) 是透過摺或疊的動作,將普通的紙張,摺成不同形狀及花樣的藝術創作。摺紙的出現,普遍認為是源自中國,但起初只以剪紙形式作兒童消閒和祈福為主。後傳到日本,經由摺紙創作家吉澤章改良,才形成現今常見形態。其成品複雜多變,且能準確捕捉實物神髓,因而深得各地人士喜愛。

 

雖然香港摺紙風氣並不盛行,但仍有熱心人士致力推廣摺紙文化,希望香港市民能有更深入認識。例如香港摺紙協會定期舉辦不同活動及合作,意欲培育摺紙人才。由於網絡日益發達,部分摺紙愛好者開始於網絡分享摺紙技法,市民亦可安坐家中體驗樂趣。

 

Ivan是一位熱愛摺紙之人,近年來網絡上發表將近500條摺紙教學影片,質量俱優。其Youtube 頻道 ——「趣.角落摺紙origami」有將近5000人訂閱。大部份教學都簡易上手,當然也不乏難度較高的摺紙嘗試,包括恐龍、兔子、小狗等動物作品,紙盒、收納箱等實用作品,農曆新年及聖誕等應節主題作品。內容之多變,吸引不同人士關注及學習。

 

Ivan 坦言,開設Youtube 頻道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摺紙教學影片都以台灣和外國人經營為主,本地頻道則比較少。所以Ivan希望以香港摺紙人身份,分享教學,推廣本地摺紙文化。將作品拍攝成教學片段,是希望觀眾易於掌握每一個步驟,如同在旁手把手指引,最終感受到摺紙的喜悅。

 

感受到喜悅,最能夠吸引人深入了解及鑽研某事物的興趣。如同Ivan為何起初對摺紙產生興趣。Ivan分享大約在小學3年級時,母新買了一本摺紙教學書給他作消遣之用。跟隨書中教學,一張平平無奇的紙,竟可摺出不同形態的成品。摺紙使紙張衍生出千變萬化的可能,促使Ivan深深著迷,一發不可收拾。於小孩而言,除摺出作品所獲得的成功感外,過程中更可訓練他們的手眼協調、邏輯順序、空間感等等要素,寓學習於娛樂,亦可藉此提升自信心,有利他們成長。


或許,摺紙對各人都有著不同意義及象徵。對於Ivan而言,摺紙是紓解生活壓力的好方法。專注於每一個步驟,忘記困身的煩惱,不再拘泥壓力導致的挫折等。再者,成為一個教學者,每個步驟要更加用心,才能實現初衷。


有興趣的朋友,可點入以下網址,一同分享摺紙帶來的喜悅﹗

IG@Fun.corner_origami

FB: 趣.角落摺紙origami

Youtube: 趣.角落摺紙origami


/upload/article/166677455676074.jpg

/upload/article/166677455629871.jpeg

您可能喜歡

  • 太平呈祥獻年華——座檯月曆

    2022年10月07日 17:05
    作者 顧風 625
    紙藝軒為傳達喜慶,特別採用吉祥之物作為主題,打造新一年的座檯月曆,助你訂立來年目標、規劃未來。紙藝軒也誠邀香港著名作家 —— 羈魂(本名胡國賢)為每月份配上一首短詩,圖文相得益彰,使人沉浸於濃厚的文化氣氛之中。
  • 春風化雨——「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枱曆介紹

    2022年11月10日 11:39
    作者 紙情編輯部 605
    紙藝軒為推動平等學習,免費承印「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所策劃的座枱月曆,屆時將轉贈基層學生,使他們受惠。是次項目意義重大,可勉勵弱勢學生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
  • 人生拼圖——Kurz 座檯月曆介紹

    2022年10月10日 18:12
    作者 顧風 478
    2021年,Kurz為喜迎2022年的來臨,特別以「拼圖」概念,托紙藝軒承印其座檯月曆。當中每月配以不同圖案,並於每幅圖案刻意缺失一小塊拼圖碎片,而於末頁附上缺失部分,供月曆使用者貼回對應位置。與檯曆使用者一同分享其福氣及喜祥之意。
  • 摺紙的藝術——訪談@趣.角落摺紙origami

    2022年10月05日 16:03
    作者 林懿秋 1408
    摺紙,或許香港大眾對此並未有太深入了解。但仍有熱心人士致力推廣摺紙文化。因此,特以邀訪@趣.角落摺紙origami頻道創作者 —— Ivan作是此訪問,希望加深市民對摺紙理解。一同與家人朋友享受摺紙的樂趣。
  • 貓與書的樂園 —— 訪北角森記圖書

    2022年10月24日 15:21
    作者 趙浩柏 1252
    文學風潮香港雖還未成為主要潮流,但愛書之人不乏存在。除了到大型連鎖書店買書外,不少人選擇到獨立書店購書,總覺得獨立書店人情味較濃,非大型連鎖書能媲美。位於北角的森記圖書因為店內有飼養貓的緣故,吸引不少市民到訪,買書為主,玩貓為輔。趙浩柏傳來一篇介紹森記圖書的專訪文章,介紹森記圖書使他著迷地方。若從未到訪森記圖書或其他獨立書店的讀者,不妨以此為契機,支持獨立書店,感受店主愛書的熱